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: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推動我國制造業再上新臺階
2023年11月27日13:12
11月22日,《財經》年會2024:預測與戰略”在北京舉行。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、經濟委員會副主任,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在會上作了題為《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,推動我國制造業再上新臺階》的主旨演講。
苗圩在發言中表示,當今世界,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。具體到工業領域,有三個最重要的變化:供應鏈格局的調整、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、新舊生產要素地位更替。我們要妥善應對這些變化帶來的挑戰,更要牢牢抓住這些變化孕育的機遇。
苗圩認為,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日趨呈現出區域化、本地化、短鏈化的趨勢,順應產業運行邏輯的深刻變化,就能夠在變局中贏得主動,搶得先機。因為產業鏈不管如何演變,靠近產地、靠近市場來布局的基本邏輯不會逆轉,這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歷史大趨勢。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單一市場,門類齊全的制造業體系,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不會輕易被撼動。
苗圩指出,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,新一輪信息技術將重塑制造業的生產方式和產業體系,對于制造業的發展將產生巨大的影響。早期的智能制造主要側重于過程中的物理系統的感知和集成,未來則更多形成智能化裝備、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,這些技術會加快生產布局的分散化和分工的專業化,而專業化的分工有可能促進代工企業的發展,這使得產品的交付周期大幅度縮短,數據驅動制造將成為制造業的新模式新趨勢。
苗圩介紹,十年來,通過實施智能制造工程,中國已逐步形成包括硬件和軟件在內的智能制造體系。其中,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整體規模接近3萬億元,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達6000家,建成近2000家引領行業發展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。在智能制造領域,中國的規模和水平已是全球領先。未來,智能制造將賦能各個生產環節,智能制造和智能化產品已經成為制造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和時代要求,成為中國制造業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“破局點”。
與此同時,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,將替代傳統生產要素,釋放出巨大潛能。數據成為決策支撐的關鍵,正在深刻改變資源配置方式。對制造業的設計、工藝、制造、營銷、服務等活動帶來革命性的變化,對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產生深遠影響。
針對如何筑牢制造業發展根基,推動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,苗圩提出四點建議:
1,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穩住傳統產業這個基本盤;
2,培育壯大新興產業,深入推進數字技術與產業融合;
3,構建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體制機制,形成一流的技術創新能力;
4,提升開放合作水平,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。
苗圩強調,一段時間以來,社會對傳統行業有一些錯誤認識,比如把鋼鐵、石化、有色、建材等高耗能傳統行業等同于落后產業、夕陽產業,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只能靠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。受此影響,支持傳統行業的企業技術改造投入資金越來越少。實際上,這些產業的能耗和碳排放總量更多是由產業特性和規模總量決定的,我們要解決的不是高耗能產業,而是這些產業能耗高的問題。中國制造業中傳統行業占比超過80%,改造提升傳統行業有巨大潛力和空間,要發展制造業必須首先穩住傳統行業這個基本盤,讓傳統產業向好向綠向新轉變。
市場動態
更多>>行業展會
更多>>